本篇文章1897字,读完约5分钟
经记者刘旭从北京出发
“管理层变动不是一系列的,没有关联性,希望近期“孤立”地看待吉利控股集团有限企业(以下简称吉利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
上海车展后,加盟吉利7年的吉利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赵福全离职; 5月16日,吉利集团副总裁、销售企业总经理刘金良被调任集团新能源汽车营销业务副总裁,并在进入吉利8个月后,担任集团企业品牌、市场、产品战术规划副总裁的孙晓东兼任销售企业总经理,
“这次动作比较大,可以调整,机会来了。 身体不舒服,肌肉酸痛,动骨头。 ”吉利汽车的相关人士这样评价最近吉利高层的调整。 有分析认为,“从研发导向到销售导向,这不是现阶段吉利的主要选择,但却是最合理的道路。 ”。
研究开发结构整体下沉
最近,吉利无论终端的销售额和利润率都感受到了很多压力。 受出口增长率下跌的影响,吉利1~4月共售出18.7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1%,虽然增长战胜市场,但仍低于同为自主企业品牌的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
更重要的是,吉利集团近三年的资产负债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未来三年,吉利到期债务数量比较庞大,打破了销量和利润瓶颈,成为吉利必须马上应对的棘手问题。
对于赵福全的离开,这被解释为吉利从研发走向市场,是一个不可想象的转移。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两年前,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提出从产品线管理向企业品牌线管理转型,去年6月,吉利调整营销框架,取消帝豪、全球鹰和英伦汽车三个子品牌宣传事业部,改为南区、英伦汽车三家,
上述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企业品牌线管理的直接目的是让企业品牌企业总经理负责某个企业品牌从前期市场调研到研发、生产、营销的各个环节。 任何品牌企业都直接面对市场。 例如,以前汽车卖不出去,损失由集团承担,但现在所有企业品牌企业相关人员都受到了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研发结构整体下沉,各企业品牌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研究院进行基础性研发。 这对于主导着吉利产品导向的研究院来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债务压力逐年加剧
吉利集团的年、年、年、今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逐年增加,分别达到70.43%、73.27%、74.86%、75.76%。
4月11日,吉利集团5亿元短期融资券流通期开始。 去年10月发行了10亿元中期票据,今年1月发行了10亿元公司债券后,吉利融资的脚步仍未停止。
事实上,与以往的融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能力不同,这5亿元的融资资金将直接用于偿还紧迫的短期债务。 吉利集团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证书表示:“发行人的资产负债率高,企业债务的增加给营业收入的增长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今后,如果发行人的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或长期高位运营,企业收入增长赶不上债务增长,发行人在偿债能力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偿债能力也有可能下降。 ”
认为解体是吉利集团首次尝试短期融资券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吉利集团此次短期融资券的实际发行额仅为5亿元,但注册额高达30亿元。
值得观察的是,吉利集团接下来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短期债务问题。 数据显示,预计未来3年,吉利集团到期债务将分别为74亿元、115亿元、120亿元,这只是吉利不再大幅增加债务情况下的预测数据。
因为,在债务压力逐年上升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企业品牌和提高销售额来保证利润也变得迫在眉睫。 对此,有消息称,在李书福期待孙晓东的情况下,提高企业形象,全面标记合资企业也很重要。
这些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在孙晓东的指导下,吉利希望在前期转型的基础上,在销量规模和企业品牌水平上更快地与合资企业品牌接近。
有望回归“一个吉利”
根据吉利集团2007年提出的计划,每年要实现200万辆的产销目标,但截至去年吉利销量没有突破50万辆。
据说在吉利的下一个计划中,回到“一个吉利”的事情被提上了日程。 根据规划,“吉利牌”为企业母公司品牌,其他三大企业品牌为产品企业品牌。 “当初各企业品牌都试图摆脱原有的吉利低端形象,但现在母公司的品牌提高了很多,内部出现了考虑回归“吉利品牌”的呼声。 ”上述吉利相关负责人做了如下陈述。
帝豪夺天下”的情况令人质疑吉利的多企业品牌战术。 数据显示,今年1~4月帝豪ec7销量达到5.82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占吉利4个月前销量的比重超过30%。
“销售压力应该是吉利回合调整的首要原因。 ”上述吉利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李书福对孙晓东寄予厚望的重要原因。
在销量和债务的双重压力下,吉利汽车开始了这一不得已的转变。 这些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吉利目前的情况是,必须重视卖车,这可能是现阶段最正确或最合理的选择。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吉利高管变阵重提销售导向 市场压力倒逼研发妥协”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sx/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