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6字,读完约4分钟
刘旭为祝贺记者从北京出发
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亚市)的迟亦枫社长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对一些基层企业品牌来说,机会已经很少。”
他告诉记者,经过几轮起伏竞争,目前汽车市场进入成熟期,无论是细分市场结构,还是各企业的品牌占有率,都基本稳定。 对于相对弱势的企业品牌来说,翻身的概率已经微乎其微。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自主企业品牌车在轿车市场占41.90%,占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3.25个百分点。 另外,日系、德国系、美国系、韩国系、法国系分别销售118.68万辆、111.34万辆、69.99万辆、50.02万辆、17.73万辆,分别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8.75%、17.59%万辆
中汽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德系、美系、韩系车型上升趋势明显,日系企业品牌复苏周期长于预期。
日系车企业品牌的复苏需要时间
从市场情况来看,各车系产品也从最早的中级车扩展到全部产品的系谱。 而且,这也是紧张最激烈、最难预料的细分市场。
据亚市副总经理颜景辉介绍,随着小排量车盈利政策的淡出,以及部分城市因限牌、限购等原因引起的资费上涨,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倾向于购车。
因此,中级车的销量和市场份额成为公司和经销商“加把劲”的地方。 解体表明,德国车型这一细分市场特征尚未完全形成,但从近期日系中级车的降价可以看出,中级车作为日系企业品牌以前就流传着强劲的市场,公司正竭尽全力确保市场份额。 韩系、美系在这个市场也不输。 因此,这个市场还有很大的变量。
根据亚市的数据,进入年后,“北京地区销售排行榜前五位很难看到日系车的身影,几乎都被德系车占据了”。
“日资企业品牌调整产品战略,有效调整价格,最终将对购车产生一定的刺激效应,短期内将在中高端车市场表现出竞争特征。 ”颜景辉表示,虽然今年中高端车市场的竞争格局还难以预见,但在诸多因素的配合下,竞争态势无疑将越来越白热化。
价格无疑是市场竞争中最直接的反应。 根据亚洲市场公布的价格指数,2009年5月,top10制造商中,价格跌幅最大的是东风本田减少0.9%,东风日产减少0.4%,日系车中高端车级销量大幅下滑,拉动低价位提高销售额。
滞枫解体,日资企业品牌之所以在中国市场不完全令人满意,是两个因素造成的。 首先,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处于拐点时,受地震影响,日资企业品牌转让市场份额,目前恢复市场份额的时机已经没有了。
另外,由于日系企业品牌对中国市场反应不迅速,加之此前多次企业品牌信誉受损,日系车型在中国会场的认同度与预期相去甚远。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品牌再造不是一天的事,因此,日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复苏也不是短期能看到效果的。
一家日系企业品牌经销商在《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中表示:“乐观的预期是,日系车型在中国市场快速增长到年底,这也是目前公司逐渐认识到的现状。”
德国系豪华车的特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他迟钝地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德系企业品牌在高档车市场的基础非常牢固,其他企业品牌的竞争机会不明显。”
根据亚市价格指数,5月豪华车市场价格自2月起持续下跌,豪华车中奥迪a6l、宝马5系价格指数均下跌2%以上,带动了整体豪华车指数的下跌。 此前大幅降价的奔驰e级和皇冠的价格本月上涨0.4%和0.9%,略有回升。
据悉,豪华车市场下跌是必然趋势,在德系企业品牌占据首发特征的情况下,其他企业品牌显然难以扩大在豪华车市场的份额。
此前,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爆炸式增长时,日系豪华车曾试图集中称呼德系豪华车阵营,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自有品牌积淀的原因,日系豪华车阵营曾一度出现销量大幅减少、经销商网络退出、车型缩水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以雷克萨斯为首的日系豪华车正在回归理性,推进本土化进程中,谨慎调整市场步伐。 在期待销量扩大的同时,深耕企业品牌成为豪华车市场的首要竞争来源。 但这显然不是早晚的事。 因此,短期内奈德系企业品牌在豪华车市场的特点难以撼动。
目前,中国市场聚集了德国、美国、日本、法国、韩国、意大利等几乎全世界的汽车企业品牌。 上述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企业品牌集中度提高是成熟市场的特征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边缘企业品牌如何生存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汽车市场“国别战”:日系企业品牌艰难反击”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sx/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