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晟源记者从上海
发行的近期证券市场中,st股所属企业的重组是一大热点。 有些企业通过重组而新生,但有些企业并不那么幸运。
日前,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简称“st科健”,代码为000035,以下简称科健)宣布重大资产重组若干事项中止,科健重组再次搁浅。
昨天,《每日经济信息》采访了科健重组方——同方联合控股集团有限企业(以下简称同方集团)董事长朱志平,向记者透露了两次科健重组失败的原因。 并且说,3个月后重新开始重组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有可能会放弃重组科健。
关于二次重组失败的原因
二次重组科健的失败,科健表示,该集团未能按计划完成其资产的预判工作,也未完成其资产的清理和剥离工作,是此次重大重组的条件。
但是,根据科健为重组聘请的法律顾问2009年3月25日向该集团出具的法律意见书,该集团未按要求在规定时间提供科健所需的资料,因此交易目标的主要历史财务指标、估值和预定。
对此,朱志平在《每日经济信息》中明确表示:“对重组,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严格,首先必须双方签订合同,才能进行以下资产判断等业务。” 相关的判断材料等都必须在一个月内向深度交流所报告。
该方集团将在两次重组公告的第二天将合同等相关资料提交科健和债务委员会签订。 但是,因为债务委员会的单位太多,手续很繁琐。 3月19日同方集团才收到对方签订的合同。 “这样的话,我们只用了7天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初始判断报告书等相关事项就不容易了,我们错过了最后的时间节点。 ”
合同签订时为什么不能开始相关的判断工作呢? “这是内部交易,不合法。 ”朱志平强调。
三次的重组可能很难
“我们对此感到很遗憾。 浪费了那么多时间。 ”朱志平在采访中表明了对重组科健的渴望,但在下一次开始重组时,朱志平表示:“相关的判断工作将重新开始。”并指出:“这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如鉴定费、判断费、律师费等。”
更重要的问题是,“三个月后做这件事会很麻烦。 因为债务委员会签字时间太长了。 ”。 虽然有重组的决心,但由于对方的工作效率,朱志平看不到重组的方向。 “3个月后,如果同一组只留下5、6天的判断,重组就不容易了。 ”
针对判断时间过短的问题,该集团已经与科健进行了信息表达,朱志平强调:“一切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宁可不也不违法。”
艰难的重组之路
事实上,同方集团和科健的重组已经于2008年3月26日开始。 当时,科健发表了《关于重大资产重组和非公开发行股票购买资产的事前公告》。 根据预案,科健计划向同方集团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5亿100%万股以下的股份,以判断值认购同方集团全体股东所持同方集团100%的股份。
之后,重组了几个事项,进入空白色期,到2008年10月11日为止,科健宣布中止与该方集团的重组。 其理由是,该集团董事长朱志平的公民权发生了改变,于2008年3月27日入籍香港。
之后,朱志平说:“即使把份额交给儿子,也不会放弃重组的道路。” 2009年2月24日,科健收到同方集团的《关于恢复中科健对同方集团不公开发行股票的信》。 确认了该集团有意恢复与本公司的重大重组业务。 重新组织几个事项再打开两次。
科健重组之路大事记
●2004年8月,科健在众多担保和关联交易资金链上承压,2004年年报披露巨亏15.19亿元。
●2004年12月,广州海纳以1亿元的代价从科健集团手中收购了中科健3361.4万股法人股,但此后科健因巨大庞杂的债务失去了广州海纳的热情。
●2005年3月,阳光集团计划出资1亿元向科健出让29.01%的法人股份,但之后仍因科健的债务而吓退。
●2006年,科健大股东科健集团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将深圳三星科健的20%股份出售给合资企业股东三星集团,但当年因出现赤字而逃过退市。
●2007年7月20日,科健发表声明称“因重组的讨论被停职2周”,此后不断延长停职期。
●2008年3月26日卡片复活,该集团开始介入科健的重组。
●2009年3月26日,科健宣布将中止该方集团的重组。
媒体转载、摘录刊登在本报上的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信息》和作者姓名。 每次预约都打电话
北京: 010-65072776
上海: 021-61213899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朱志平:科健再重组有难度”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sx/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