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4字,读完约4分钟
经记者刘旭从北京出发
9月1日,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开幕。 在这次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等部委相继阐述了合资自主的概念,强调“合资自主”是中国汽车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体被认为与此时可能重新提及合资自主,或接下来制定的支撑自主企业品牌的政策密切相关。 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资自主本身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应该肯定自主企业品牌有先行投入的新技术。
决定合资自主市场的地位
工业新闻部副部长苏波在这次论坛上确定:“如果排除合资公司的自主创新,将排除中国汽车制造的第一力量,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快速发展的主体将不复存在。”
对合资自主这一概念的认识目前存在很大分歧。 有人认为,自主创新是指仅占轿车19.4%的民族资本的自主创新,排除了占轿车近80%的外资资本在中国市场的创新。
苏波认为,如果以这种思维持续快速发展,未来的趋势将非常危险。 “现在,如果这种主体公司具有外国企业的特点并长时间占领市场,我们的自主企业品牌只会越来越难迅速发展。 ”。
自主创新的真正概念,一定是中国国土上所有汽车公司的自主创新。 苏波强调,只有实现所有汽车的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通过我们的政策不断真正推动本土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在即将出台的自主企业品牌倾斜政策中,“名正言顺”的合资自主很可能纳入其中。
此前,工信部公布的《年度党政机关公用车选型目录》中,25家汽车企业、412种候选车型全部为自主企业品牌,没有一个合资自主产品。 据说这种情况很可能在下面的目录中得到改善。
技术革新成为重要因素
制定合资自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是否有技术革新。 对此,苏波强调:“骨干公司的研发投入达到主要业务收入的3%以上,无论是内资公司还是合资公司,这是一贯的。”
合资公司自主诞生之初,许多诟病的东西没有任何创新,只是延续了旧平台在中国市场的生命周期。 对此,一位分析师表示,合资公司纳入自主创新体系后,将二三流甚至三四流的技术和企业品牌在中国作为自主创新企业品牌,与我们的国内企业品牌进行竞争。
关于合资自主目前存在的问题,苏波认为在实际操作中,规定合资自主有时会产生一点矛盾。 例如,合资自主企业品牌要求得到与自主企业品牌同样的政策支持。 “我国也打算制定这样的方针和政策,平等支持国内公司的自主创新。 但是,合资公司还要求政府对他们的研发费、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不能做出任何要求。 这是矛盾,还没有处理好。 ”苏波说。
目前已开始销售产品的合资自主企业品牌包括广汽本田理念、东风本田思铭、东风日产启辰和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 这些车型的市场表现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东风本田经销商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大部分顾客要求东风本田自主企业品牌的思铭改变标记。 这样直接改变标记的方法,由于价格较低,通过改变本田的标记,有助于提高销售。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在天津论坛上向记者表示,任何新企业品牌都有市场培育期,合资自主也不例外。 经过两年多的试水,合资公司很可能自主地在未来进入快速增长时间。
目前,关于合资自主是自主企业品牌还是与政策相对应的衍生品,领域内众说纷纭。 从合资公司本身来说,以本土化改良的车型或废止的车型来增加产品线,是比较有效的经营行为,因此不会遭到外方的抵制。 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表示,目前中国合资汽车公司仍由外方主导,中方没有多少发言权。 在这个前提下,合资公司“自主”是多简单的问题混合在一起。
对此,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表示,中国要求所有外国汽车制造商建立当地合资企业,但多年来,我们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没有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品牌。 ”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两部委定调合资自主 或有条件纳入自主企业品牌补贴政策”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sx/2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