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1字,读完约4分钟

青岛啤酒6月28日正式宣布董事长金志国辞去董事长职务。 此前,青啤大股东本都董事长陈发树大幅减持青岛啤酒h股,兑现额超过15亿港元。 陈发树和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曾是同学,但社会上流传着金志国即将退休的消息,市场人士推测陈发树事先知道金志国退休的消息后,大举抛售所持青岛啤酒H股。

“陈发树真能“先知先觉”?”

对此,陈发树当天发表声明称,个人投资行为均符合法律法规,无违法违规操作。 并指出其减持股份基于个人投资理财方面的考虑。

当然,声明很坦率,理由似乎也没有站不住脚的地方。 事实也是如此,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就不能将其作为内部交易来解决。 要知道,内幕交易一般都是天知道的,只要你知道,双方咬紧牙关,别人就找不到解释内幕交易的突破口。 在股市中,这种事屡见不鲜。 否则,公告未发布前股票异常波动的情况也不频繁。

“陈发树真能“先知先觉”?”

如果检测到这种情况,则称为内部交易; 如果找不到的话,可以看作是“先知的先觉”。 只是,人类是否真的存在“先知先觉”,现在一个身体也不能得出结论。 对陈发树来说,能够如此准确地“把握”减产时间,也可以说是“先知先觉”的典型代表。 即使是股东巴菲特,也未必有能力如此准确地把握减持时间。

“陈发树真能“先知先觉”?”

这让我想起官场上常见的现象。 在少数人在位期间,经常向特定公司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不向公司索取任何形式的报酬。 但是,在他们离开工作岗位后,一些人很快就被曾经得到帮助和支持的公司“聘用”了高管和顾问。 以利用他们的关系和经验为名,实质上抛了桃报李,兑现了他们的期权。

“陈发树真能“先知先觉”?”

在股市中,很多内部交易也采用了这样的模板,执行也是这样的规则。 评价陈发树的“先知先觉”,不仅要看现在,也要看将来。 如果陈发树和金志国之间永远不发生好处往来和好处运输,那么陈发树这次的操作行为可能完全可以认定为“先知先觉”。 无论有多少内幕因素,都可以看作是“友情出场”。 否则,真的很难说。

“陈发树真能“先知先觉”?”

其实,如果这次交易真的很正常,真的只是“先知先觉”,理财能力非常强的话,陈发树没必要那么着急发表声明,为自己辩护,让自己装得干净清廉。 中国有句俗语“这里没有三百两银子”。 越快、越漂亮、越清爽,越容易被人怀疑。 陈发树的这次声明中还留下了丝绸徐可以推测的东西。 声明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上市公司,本人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充满信心。 那么,为什么要减持而不是加息呢? 这容易产生内幕交易的嫌疑吗?

“陈发树真能“先知先觉”?”

金志国是优秀的公司家,特别是近三年来,将青岛啤酒推向了新的业绩平台,销售额年均达到18%。 但是,青岛啤酒一直以来都是家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知名企业品牌,按照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内部管理机制,不会因为董事长的更换而发生深刻的变动。 即使变动,也是暂时的、有限的。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金志国的离任造成了严重的震荡,那只能说青岛啤酒在管理机制上有很大的问题。 不像苹果公司那样,投资者不会因为乔布斯的离开而恐慌或市场恐慌。

“陈发树真能“先知先觉”?”

但是,从青岛啤酒的股价成绩来看,陈发树的减持行为有不小的好处。 只是,陈发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因为对青岛啤酒“充满信心”,再次准确抢购,再次展现自己的“先知先觉”能力。 而且,也不知道金志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不会突然加盟本都,或者成为本都的顾问。 这样的话,回顾一下陈发树今天的减产行为,可能会更有趣,更值得玩味。

“陈发树真能“先知先觉”?”

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没有人在意今天的事。 在股市中,好处是总是向有“先知先觉”才能的人倾斜,内幕交易的定义也经常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只要不当场被抓住,内部交易就是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通过内幕交易大赚一笔呢?

“陈发树真能“先知先觉”?”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都打电话

北京: 010-58528501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8359成都: 028-86516389 028-86740011无锡: 15152247316广州: 020-89660257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陈发树真能“先知先觉”?”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sx/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