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2字,读完约4分钟
◎桂浩明(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总监) )。
在此期间,证券市场非常热闹,数十只新股蜂拥而至,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其中一只进行了库存发行,引起了市场的反弹。 1月10日,奥赛昂人在网上发行后的短短几个小时内,突然宣布停止发行。 其原因据说是在其发行方案中,库存发行的比例过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 由此,也引发了对刚上市的库存发行制度的反思。
库存发行是指企业上市前,老股东以一定的价格将部分股票出售给新投资者的方法。 习性上,股票的发行也多与增量发行同时进行。 也就是说,企业新发行一部分股票,且老股东也取出一部分股票,出售给一起参与认购的投资者。 这种模式在海外市场很常见。 由于海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通常是分散的,大股东持股超过30%的不多,少的不到10%。 由于这些企业在上市时面临着大幅稀释股票的问题,在新股发行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旧股东转让一部分股票,也就是实行库存发行。
实践中,股票发行主要是为了股权结构的分散化。 在股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这种制度安排不会导致新投资者对老股东减持的不满,相反也有利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公司真正转型为公用企业。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a股市场过去的股权结构基于股权分割,由于老股东持股而无法流通,因此也不存在库存发行的前提。 因此,《企业法》和《证券法》中没有涉及库存发行问题。 在迄今为止的历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中,都没有提到这些。 年11月底公布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案,首次公开提出要进行存量发行,但其出发点不是为了像海外市场那样稀释股票,而是为了处理新股发行时的资金超募。
由于存在“三高”现象,另外为了满足企业上市时流通股占总股本的25%的要求,以前确实存在大量资金公开募集的问题,企业打算在公开募集书中募集5亿元,但结果可能获得20亿元。 大规模超募导致企业资金录用效率低下,诱发轻率投资,不利于资金优化配置,这一点备受诟病,成为管理层一直想要处理的问题。
此次改革中管理层提出的方案是,因新股价格高而发生超募时,扣除新股发行量,开始库存发行,旧股东转让部分股份。 这样,资金超募问题似乎得到了很好的处理,但随之带来了旧股东持股的早期兑现。
也许在当初计划时,相关方面并不认为股东大会希望在企业股票上市前大幅减持,因此有信心到时候股东会降低发行价格,为处理“三高”打下基础。 但是,从获准发行新股的企业来看,老股东对存量发行比较有趣,普遍接受存量发行,也出现了控股股东比财务投资者更积极的情况。
于是,新股的发行价格就没有因此而受到控制。 相反,准备股权转让的老股东一定会有提高发行价格的动力。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欧康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通过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发行价定为72.99元,市盈率达到67倍。 结果,新增发行股数量大幅减少,企业实际募集资金不足8亿元,老股东转让额近32亿元。
难怪有人说这与其说是欧康在发行新股,不如说是在兑现老股东。 制度上,尽管欧康的发行方案符合政策,但在操作上一点违规也没有,甚至找不到打边球的痕迹。 但是,这个结果非常荒谬。
作为投资者,看到企业上市前的老股东拿走了募股项目所需资金的数倍,他们对这家企业有信心吗? 投资者的资金入场多用于古资股东的现金化,也没有处理好企业的“三高”问题,只有普通投资者会受害,股市也将因此而更加低迷。
幸运的是,虽然奥卡因的发行被暂停了,但是这种存量发行不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结果事情不如意的基础依然存在。 现在也只是想用什么“抽查”等行政手段来应对,不从制度本身来处理问题的话,股票发行的道路会越来越窄。 因为那个设计构想看起来有偏颇。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桂浩明:存量发行缘何事与愿违”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sx/8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