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0字,读完约4分钟
◎谭浩俊
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58万亿元,分别比上个月和去年同期多1.33万亿元和399亿元。 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3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69亿元,创近4年来新高。
近年来,每当出现这种现象,相关专家都认为公司贷款的诉求增加,意志增强,经济也开始转暖。 但是,实际结果并不像专家所说的那样。 其理由是资金的去向有问题,这些新的信用资金没有实际流向实体经济。
事实也是如此,一月份信贷资金增长迅速,势头强劲。 但是,实体公司仍然处于非常困难的融资状态,大部分实体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都被困在资金中。 不仅如此,流动性紧张问题也存在于银行和实体公司之间。
我们并不否认一月是习性的信用井喷。 作为前提,向正确的方向喷射,使目标正确。 否则就是惨剧。 据相关机构推测,去年的新增融资,有7成左右进入了开发公司和政府融资平台的怀抱。 所以,难怪m2为什么达到110万亿,但也存在流动性紧张和实体公司融资难的问题。
市场流动性是否过剩的问题,不仅是数量,结构也非常重要。 在10兆的m2,居然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几乎所有的实体公司都因为资金问题而陷入经营困难的局面,这本身就很奇怪,常识上很难解释。 仔细想想,也许只有一种可能性。 它造成资金流动性太差,多种资金沉淀现象,效率不高,效果不好。 流动性太差的原因不是公司不想流动,而是投资的项目本身短期内不能流动。
如果这些资金能够流向实体公司,即使市场不景气,花费不多,也不会发生严重的资金沉淀现象。 更重要的是,如果实体公司生产正常,居民就业充分,收入稳定,就会导致市场恢复,费用反弹,形成与生产的良性循环,改善生产和费用的关系,导致经济复苏。 20世纪80年代10%以上的通货膨胀率,为什么没有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是因为生产稳定,市场繁荣,就业充足,居民收入有保障。
问题是,这几年的融资资金不是投向实体经济比较有效、比较有效流动、产生新流动性的公司,而是大规模流入房地产开发公司、政府融资平台和基础设施项目,加之巨额外汇占用金,流动性出现了较大问题
流动性太差,成为我国目前货币运行的最大问题。 专家预言,中国金融要么不出问题,要么出问题必然是流动性方面的。 虽然美国也投入了大量货币,但美国没有严重的金融问题。 另一方面,他们投入的货币被世界各国消化了。 中国超发行的货币,不仅要看自己的消化,也要看美元的脸色。 如果美国经济全面复苏,美元升值,中国将会出现难以想象的结果。
所以,当一月融资资金再次井喷时,不要自欺欺人。 实体经济诉求旺盛,盲目认为这是实体公司复苏的征兆。 相关专家必须多去公司,到基层看看。 去银行实地调查,这些所谓创新的高资金,到底流向了哪里,流向了那些行业? 根据这些专家近年来的各种解体和评价,我们必须观察到,实体经济早就不应该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而应该出现资金过剩。 为什么实体公司仍然被资金严重束缚,被越来越高的融资价格束缚,不就是因为井喷以后的资金没有流向实体公司,而是在房地产公司和政府融资平台之间打转吗?
因此,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革能否取得效果,经济增长方式能否转变,取决于银行的经营思维能否转变和变革。 否则,难度很大。 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吸引更多的民营银行进入这个市场,用竞争的方法促进领域的有序快速发展,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谭浩俊:1.32万亿新增贷款去哪儿了”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sx/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