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8字,读完约4分钟
◎田立(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教授)。
根据中国自古流传的文化,腊月和正月多是商业活动比较平静的月份,大家都在积蓄力量,甚至有为了明年大显身手而“平静”工作的倾向。 但是,联想显然不想这样行动。 除夕前一天,联想突然宣布收购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 虽然一时引起了不少话题,但这个话题很快就被淹没在春节的气氛中,但是随着爆竹烟的消散,关于这个话题的“是非”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现在,很多人对这笔交易持批评和怀疑态度,联想到h股股价连日暴跌而予以支持,但批评的焦点必须加以讨论。 批评声中最“简单粗暴”、最主流、对收购价格的怀疑。 价格一直以来都是买卖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衡量买卖公平性的标志,但在公司收购和重组这个行业中,无法准确估计收购价格的准确性,即使被解释为成功的收购,也没有证据表明收购价格是准确合理的。 这倒像古董市场,真正是“卖货有识之士”,不论对错,只要不超过同等物件的时价就行。 因此,仅仅在意和收购价格显然不太有趣。
另一个批评是会计帐目,认为联想收购亏损的公司将承担很大的负担。 年4季度摩托罗拉亏损近4亿美元。 因此,收购本身就有问题。 对此,虽然摩托罗拉近年来连续亏损,但也有人反驳称,此次收购带来了2000多项专利和迄今积累的企业品牌效应,因此收购仍然划算。
应该说后者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至少与前几位种类相比更接近科学逻辑。 确实,一家公司的价值不是利润函数(或不是全部),所以这些很多人不能接受,一点学者也对此大为赞赏。 但是,我们只要看看简单的事实就能弄清楚其理由。 矿业公司往往他们的市场价值与矿石的市场价格没有密切关联,与后者相比前者更稳定。 这表明这些公司的市场价值没有跟上利润。
根据这一逻辑,此次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重点放在专利技术和企业品牌影响较大上是科学的。 但是,问题还没有解决。 考虑到专利、企业品牌以及技术,它们有什么价值?
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简单,这种无形资产的定价就像一系列实物期权的定价一样,没有理论上普遍认可的高手。 但这并不是说这种评价一无是处,实际上也有值得参考的逻辑。
例如,据说专利是联想将来进入海外市场的敲门砖。 想想当时惠普和康柏的合并方案。 同样是it产业,同样是领域有名的公司,但是惠普、康柏的收购不断增加是个教训。 收购后,两家公司的市值一度下跌三分之一。 并购前也认为强力合作有助于市场份额的扩大,但实际上,两家公司的产品市场高度重合,另外,当时的市场和新兴(但发展过快)的it产业已经对产能过剩抱有期待。 因此,扩大份额是指实际上存在的(高度同质化的)产品市场风险的两倍。 根据最基本的资产定价逻辑也可以看出,这是资产贬值的必然诱因,虽然销售没有上涨,但风险却在扩大。
当然,公司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也是公司做大做强的道路,当时百威收购哈啤、罗雷亚尔收购护士也是走向市场,取得了成功。 重要的是两点。 一是收购对象在某一特定市场上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是并购双方在产品等级、质量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别。 如果两者都具备的话,通过并购改变市场是很有可能的。
除市场问题外,还有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就是所谓的企业品牌价值问题。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在某种意义上被认为是面向企业品牌的,但实际上,企业品牌的价值更难以量化。 在过去的20年里,笔者对摩托罗拉的企业品牌影响很大,也相信其企业品牌的价值,但现在苹果、htc、三星等一线企业品牌争夺芳斗艳自不必说,就连小米、华为、酷派都不甘示弱。 因此,摩托罗拉今天的影响有多值得深思和发掘?
综合这些,我认为,收购后联想股票在H股市场的表现是合理的,至少,市场已经在第一时期对此次收购做出了评估。 当然,现在就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将来市场的峰值回路会旋转,曲径变得安静也许也不是不可能。
中国不缺乏优秀的公司家,但正如巴菲特所说,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投资的现代公司家。 像并购这样明显带有资产投资色彩的公司活动,必须是具有现代公司管理和运营意识的综合性人才。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田立:通过并购拓展市场怎么可行”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sx/8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