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10字,读完约11分钟
经过记者胡健从北京出发
在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背景下,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着较为显性的“从蜕变到虚”现象,市场、机构、产品、工具等各方面的金融创新大多偏离了实体经济的诉求。 为什么金融系统提供的资金“血”不能送到实体经济的骨肉中? 被热炒的互联网金融在实体经济和金融改革中处于什么位置? 带着许多问题,《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特别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
实体融资的出路正在改革中/
nbd )目前中国实体经济融资困难,融资价格已成为经济运营水平的绝症,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国刚: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很严峻。 特别是第一季度的数据不能满足很多人。 在此背景下,经济与金融链存在一系列不匹配,甚至是比较严重的矛盾。
从4月数据来看,当月m2为117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以上,但实体经济方面资金非常紧张。 从拉长时间轴来看,年11月中央经济实务会议确定降低实体经济融资价格,但近一年多来实体经济融资价格没有下降,同时今年前几个月同比有所上升,涨幅扩大。 融资价格上涨对实体经济方面目前的困难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nbd :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金融之血不输给实体经济的理由是什么?
王国刚:中国的金融体系由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组成,但实际上把居民和公司排除在外。 这笔金融以银行信贷为主要工作,另一件事我不太满意。 这么多实体公司,每个公司的风险都不一样。 银行如何控制风险呢? 如果我们的资金收紧一点,实体公司的融资就会有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金融实际上是银行信用金融。 截至今年4月底,m2为117万亿元,其中人民银行发行的流通中的货币不过5万亿元。 还有112万亿元是怎么来的? 通过银行再创造,以存款贷款机制、货币乘数再创造货币。
这30多年来,大家谈的很多金融都是银行信贷。 在实体经济部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我们马上想到松紧锁。 所谓的松树和紧逼表现为对中国现实进程中银行再创造货币这一过程的松树和紧逼。
具体来说,就是在储蓄贷款的过程中多创造还是少创造一点。 如果新的贷款行政管理一再持续,意味着银行无法通过存款机制产生越来越多的资金。
另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在表内进行管制,在表外稍微快速发展业务,被称为影子银行。 其实那不是影子银行。 是银行存款贷款的补充品,不是替代品。 虽然很多人依然停留在这上面,但我认为还是在这个层面上讨论一下,今天稍微放松一下,它就会因为明天累计越来越多的风险,引发越来越多的问题。
中国金融最大的问题是整个金融机构的经营体系吃住了居民和实体公司之间的利差,必须打破我国以间接金融为中心的格局,使金融回归实体经济。 现在我们的利率不仅很高,而且非常高。 这就是间接金融最突出的弊端。
nbd :有人说现在应该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资金供应,你怎么看?
王国刚:有下调的可能性,但是不能将下调和扩大资金供给相提并论。
准下降后,单一或几家银行的人民币资金将增加。 相对于整个银行系统,人民币资金不会增加。 存款准备金的钱最后去了哪里? 西方经济理论谈得不多,这笔钱似乎蒸发了。 到底央行用这笔钱干什么去了? 其实是各银行买了外汇。
如果今天准确下降的话,人民币资金从哪里来? 央行又要卖外汇回去吗? 不可能是那样的。 中央银行向各银行借款,所以银行整体的资金供给没有变化。
实体经济融资难,根本还是要改革。 简言之,今后的金融改革将起到向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还是向银行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体,180万亿元的金融资产银行占160万亿元。 我刚才提到的紧缩资金,简言之就是要继续发挥银行在创造货币方面的作用,加强银行配置资源的作用。 但是,这条路可能已经到了极限。 我们和公司要进入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绝不是金融机构和自己玩的市场。 中央一再强调要降低我们为自己服务金融的比重,但我们的比重还在上升。
网络商务金融不是改革的方向/
nbd :目前网络金融是最热门的话题,你对它的兴起有什么看法?
王国刚:一些人认为,与银行主导的间接金融模式和证券市场主导的直接金融模式不同,互联网金融正在开拓第三种金融模式,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互联网金融的“翻盘”。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各种金融机构也利用互联网开展了许多业务活动和业务创新。 其中,除证券销售、民营银行领域业务和理财商品等外,还包括利用网络进行证券交易,缴纳各种费用,查询相关金融交易信息等。 互联网正在向金融活动全方位渗透,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突然跳出水面的崭新现象。
现在大家说的网络金融,其实就是网络商务金融,远远涵盖了真正的网络金融范畴。 目前,我国网络商务从事的金融活动基本局限于金融体系中的配套金融业务,如支付清算、小额信贷、基金证券销售支持等金融实质业务,如各种金融产品的开发和交易等,以及主体业务。
nbd :有人认为网络金融会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价格,你怎么看?
王国刚:既然可以在网上进行商品交易,当然也可以进行金融交易。 参考国外的运营模式,近年来,p2p网贷、众包等金融交易在中国应运而生。
p2p网络贷款、众包实际上是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机构之间的资金贷款通过网络商务平台和公开机制集中实现的表达方式。
但是,如果降低融资价格,这可能行不通。 例如,所谓的网络贷款p2p提高了资金提供者的收入,但大大加强了实体公司的融资价格,利率也能超过20%。 20%的利率是什么概念? 有多少公司有这个盈利水平? 我觉得很少。
在这个背景下,实际上借钱的人正在帮忙,但是在帮忙的时候不讨论价格,这很可怕。 我们还在大力炒作。 我们认为这是迅速的发展方向。 那只会越来越加重实体公司的负担,这不是改革的方向。
nbd :那么,如何评价互联网金融这种所谓的新事物给我们的启示呢?
王国刚: p2p网络贷款,余额宝以较高的利率收回吸引投资者的资金,投资者可以暂时获得银行活期存款的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收益。 但是,金融交易不能创造价值。 这些高利率最终必须由采用资金的实体公司承担,从而无益于降低他们的融资价格。
但是,其背后被证明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提到的金融体制机制的缺陷被互联网金融明显折射了。
在我国外植性金融中,银行信贷几乎成为唯一的信贷机制,城乡居民使用剩余资金不太可能有储蓄存款以外的金融投资运营途径,实体公司所需资金也没有银行贷款以外的选择。
在我国金融产品结构中,存款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贷款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 要改变银行在存款市场的卖方垄断地位,几乎不能只依赖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渠道和技术,这反映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为什么余额宝6%的年息收益率大家都去买? 因为大家的资金没有出口。 如果你把城市债超过7%的收益率放在柜台上,你可以问一下,人是买余额宝还是城市债? 城堡的债去哪儿了? 最后是银行系统内。
确实,余额宝是从实体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但它是因为体制结构的石头压在那里而成长的,不是笔直成长的,而是从一端扭曲的。 这反映了我们搬石头的重要性。
金改路径应该首先推算企业债务/
nbd :你认为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王国刚:谈到金融改革,可以说的文案有很多。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转型、资本账户开放、股票发行等。 但是,我认为目的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价格。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实体经济的融资价格上涨了,那就不是改革,所以p2p网络贷款的方法可能不会成为方向。
金融改革必须首先确定什么是金融。 根据经济学理论,金融最初有居民部门和实体公司部门,两者合起来就是实体经济。 居民部门是资金的所有者,实体公司部门是资金诉求者,他们之间直接发生金融资金交易是最初的形式。
一旦确定了这几个,也就会发现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让实体公司和城乡居民有越来越多的金融选择权。 因为金融本来就是从他们中诞生的。 但是,目前金融体系银行的占有率太大,间接金融重大,直接金融比重小。 这是改革的方向。
这显然可以处理降低融资价格的问题。 例如,你有资金。 我有资金诉求。 你的预期收益率是10%,我的预期价格是7%。 这样的话,我们之间商量一下可接受的利率就可以达成交易,但是如果中途增加银行,那价格对你和我来说一定都会增加。
nbd :直接金融最重要的渠道是什么?
王国刚:坦率地说,就是发行企业债券直接供给资金提供者。 这些资金供应既包括城乡居民,也包括广大实体公司。 截至4月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万亿元,各类公司存款余额53万亿元,两者合计100万亿元。 我们只有让他们持有这些债券,才能一方面提高财产收入,另一方面面向实体公司比较有效地进行现金管理和资产安排,从而缩短金融链。
这个过程的本质是,通过用金融市场信用取代我们现在大手大脚的银行信用,真正实现中国金融在自媒体的过程中重构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
这是有实际根据的,1994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法》第6章对企业债券的发行进行了规范,其中,股份有限企业可以发行3000万元净资产,有限责任企业可以发行6000万元净资产的企业债券,企业债券余额达到净资产的40% 2005年,在《企业法》和《证券法》的修订中,这些规定被移入了《证券法》。
但是,近20年过去了,很少发行以这个金额确定的企业债券。 为此,我们需要依法行事,进一步执行这些法律规定。
中国的债务仍然低于发达经济板块,但债务水平的增速也令人担忧。 债券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直接金融的工具,但在中国已经成为间接金融的工具,现在应该让债券直接恢复经营。 这样,由于债券利率高于存款利率,购买债务即可获利,债券利率低于贷款利率,实体公司的融资价格就会下降。
nbd :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企业发行债券的风险防范措施怎么办?
王国刚:公司发行债券,应该承担相应的风险,市场竞争应该破产,应该清理。 我们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债券发行和交易制度,改变“五龙治水”的债券审查结构。
另外,要推进债权取得机制的发展,改变单纯的股权取得结构,消除未能履行到期还本付息带来的风险,积极发挥证券市场信用评级的作用,为多品种企业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创造条件。
如果公司直接发债,确实会引起争论。 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包括风险管理,冲击大不大? 我认为这个问题必须分开来看。 可以说水的冲击不太大吧。 水可以是一滴水两滴水也可以是洪水极尽。 只要有一两笔债,水滴可以说是一滴两滴,水滴可以穿透石头。 整体改革从各个角度考虑,一滴水也能来。
这样既能给商业银行足够的改革压力,又能给他们时间避免系统性风险。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王国刚:金融改革应向间接金融开刀”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sx/8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