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2字,读完约3分钟
◎李慧勇
今年以来笔者写了许多货币政策的文案。 幸运的是,关于稳定增长货币政策,名义稳定实质性放松,利率才是评价货币政策是否放松的指标,无风险利率在二季度继续下跌等评价基本得到证实。 遗憾的是,至今货币政策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必须继续谈论货币政策。
什么是货币政策的新常态? 习总书记日前在河南视察提倡“新常态”时,引起了我们的广泛关注,并做了两份拆解报告。 那么,什么是货币政策的新常态? 当前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是否代表货币政策的新常态? 可能需要探索货币政策的新常态是什么,但在推进改革的大背景下,与当前货币政策广泛存在的行政干预、数量管制、货币政策绑架汇率政策等弊端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出重视市场化管制、价格管制、内外政策协调的货币政策新常态这三个关键词。 虽然目前货币宽松越来越呈现出和谐结构的特征,但结构宽松和定向宽松不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的新常态。 理论上说,调整财政政策结构、货币政策总量是最有效的。 从实践上看,由于资金的同质性和利润追求性,用货币政策调整结构,要么事情不如意,要么工作不多,效果往往很差。 这种结构性或方向性的货币政策只能是权宜之计,所以绝对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新常态。
定向降和全面降一样吗? 6月9日,央行发布公告,决定自年6月16日起,满足审慎经营要求,对“三农”和中小公司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另外,财务企业、金融租赁企业、汽车金融企业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降0.5个百分点。 此次定向降将覆盖约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90%的非县域农合行。 这次下调加上上次县域金融机构的下调,基本上涉及到了大多数要支付存款准备金的金融机构,所以有机构表示,虽然这次叫做定向下调,但实质上等同于全面下调。 从数量上来说,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从更能证明政策实力的投入资金规模来看,方向性下降和全面下降仍有很大差距。 方向下降仍然是方向,并不全面。
贷款好还是降低方向好? 这次转型的首要希望是扩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 这次改变方向的首要希望是满足50/30的条件。 即上年度新增贷款占所有新增贷款的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新增贷款余额占所有贷款余额的比例超过30%。 或者上年度新增小额贷款占全新规模贷款的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小额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超过30%的商业银行。 但是,由于资金的采用没有规定,资金泄露到其他行业,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方向的降低。 比较而言,专用于再融资更有效。 因此,除铁路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外,预计再贷款将被越来越多需要结构调整的行业采用。
应该准确降低,还是降低信息? 目前,金融与实体的矛盾突出表现在社会融资价格高上,因此金融市场收益率的下降难以迅速、比较有效地传递到融资行业。 这是因为从解决燃眉之急的立场出发,直接客户的利率降低效果最好。 事实上,从上次降息至今,经济名义增长率又下降了一个档次,一季度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为7.37%,非常接近gdp名义增长率7.87%,也有必要下调利率。 这是因为我们认为,在结构性货币政策行不通的情况下,应该果断降低利率,以应对公司特别是不能直接融资稀释融资价格的公司融资价格偏高的问题。
(作者是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解体师) )。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李慧勇:定向降准不应成为货币政策新常态”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sx/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