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0字,读完约4分钟
◎张茉楠
最近,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国汇市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 这是扩大人民币货币互换互联网,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又一重要举措。
近年来,当全球掀起货币互换热潮,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更多国家和地区时,各国央行之间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情况更加频繁,这种以货币互换互联网为基础的金融结构出现了新的趋势
货币互换互联网会对世界货币体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次贷危机以来,西方国家陷入流动性不足,许多国家对美元流动性的诉求逐渐加大。 这是为了加大双边货币互换的力度,相互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度过危机。
年11月30日,美联储与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格兰银行、瑞士央行、日本央行建立了“临时美元流动互换机制”,以此向市场注入美元流动性,保持美元资产信心。 年10月31日,这6家央行再次启动美元互换机制,但这次不同,全球6家主要央行将现有的临时双边流动性互换协议转为增长时间货币互换协议。 长时间合同起到稳定的流动性作用。
根据该协议,FRB事实上成为欧、日、英、加、瑞央行最后的贷款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美联储只是通过临时货币互换机制,向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提供了近6000亿美元的国际流动性,并未能消除美元短缺加剧的全球危机。 美联储未来逐渐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全球面临新一轮美元回流,年印度、印尼等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凸显出美元国际流动性不足。 而且,美联储等6家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很可能意味着,构建美元最终放贷者的垄断机制,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互换机制将持续很长时间,美国将重新构建应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崛起的新货币联盟。
以FRB为中心、主要发达经济体区块——央行参与的排他性超国际货币存款供求互联网已经形成。 这个互联网事实上把发达经济区块的货币供给机制内在地联系在一起。 货币互换不仅关系到互换国之间的货币流动,也关系到相互货币的汇率安排,进而关系到互换国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深入协调。
过去,在全球货币体系下资金循环依靠两种方法。 一是贸易赤字国向贸易顺差国支付贸易货款,从而带来经常账户的资金转移。 二是将贸易盈余国积累的外汇资产再投资于贸易赤字国的金融资产,带来金融账户的资本流动,两者形成完整的货币经济循环。 这意味着全球贸易失衡越严重,衍生的流动性就越高。
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这一大循环开始逆转,发达经济体区块紧缩费用、投资增加、新兴经济体贸易盈余下降、全球经济失衡现象较2008年金融危机前整体改善,全球贸易失衡带来的流动性明显。 特别是美国的量化宽松已经进行了实质性调整,将来还会启动加息进程。
考虑到美元在决定全球流动性方面发挥着中心作用,一旦掌握全球货币“总阀”的美联储开始逐步减少月度证券认购计划,全球货币基数将由停滞转为减少,这是导致国际资本回流的重要推动力,导致中国“资金池”水位下降。
据此认为,全球货币新周期和美元货币互换互联网将对未来国际金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对中国经济金融安全带来挑战,需要积极应对。 首先,积极参加美国主导的“双边交换互联网”。 中国拥有3兆9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正如2008年持有1兆美元外汇储备的日本提出了美联储与美联储的货币互换一样,中国央行必须主动提出与美联储的货币互换。 当中国真正发生资本外流,央行不得不做外汇储备时,将与美联储进行货币互换,中国央行将拥有更灵活的美元位置。
其次,加快推进“清迈共识多边合作机制”,扩大亚洲双边交换范围,将原有宽松的双边援助互联网提升到较为紧密的多边资金支持机制,将东亚特别是亚洲地区的财政资金合作水平提升到新的阶段,引发本地区的金融风险
最后,应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术目标立场出发,积极构建人民币兑换基金池,以有效防范风险。 在人民币“一对多”的互换清算体系中,建设互换资金池可以大大扩大这一体系,推动清算功能的快速发展。 具体来说,可以按年度实行双边差价交换和余额结算,包括逐步建立经常账户体系和资本账户体系,在直接的双边结算融资中,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心实行间接双边交换,鼓励走出“美元陷阱”。
(作者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张茉楠: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货币盟友”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sx/8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