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5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4月30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登企业表示,下调a股交易相关收款标准,整体跌幅为25%,调整后的收款标准将于6月1日开始实施。 另一方面,《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通过多项调查发现,6月1日以后,大部分证券公司应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着“太极”排斥投资者负面。

“券商凭什么拒绝“减负”?”

根据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沪深两市股票总成交额为42.16万亿元。 这意味着去年沪深交易所共征收90多亿元经费,按调整后的标准0.087‰计算,年经费将减少约20亿元。 毫无疑问,20亿元不是小数目。 如果证券公司阻止了这一点,就是把应该是投资者的好处放在了自己的“腰包”里。

“券商凭什么拒绝“减负”?”

正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所说,降低a股交易相关收款将明显降低市场交易价格,减轻投资者的负担。 很明显,监管部门削减费用的对象是投资者,不是证券公司,不是以降低收付标准为证券公司利润增长点。 但是,许多证券公司带着理解混乱、故意曲解或拒绝执行。

“券商凭什么拒绝“减负”?”

现在的中信证券在证券公司中被称为“老大哥”,年报中以“我们仍然在各业务中保持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而自豪,但在这次的成本削减活动中,中信证券显然“没有保持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相反,对于负面问题,中信证券没有应对,也没有执行负面政策。

“券商凭什么拒绝“减负”?”

上市前,中信证券和当时的长江证券在规模、市场影响等许多方面处于大致相同的起跑线。 发行股票实现融资后,中信证券不仅远远抛下长江证券,而且一跃成为证券公司的“领头羊”。 应该说是资本市场培育了中信证券,超过350万在中信证券开户的投资者成为其坚实的后盾,中信证券为了成为领域的龙头而默默地献身。

“券商凭什么拒绝“减负”?”

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在资本市场上,“利”一词正在抬头,但其回报还是必须回报。 因此,中信证券对执行监督部门的规定,不仅要支持,还应该积极付诸行动。 更何况,这次的负面是监管层对市场投资者的负面,而不是中信证券对投资者的负面。 退一步说,在证券公司佣金战争屡屡爆发的背景下,中信证券即使可以“割肉”回报资本市场及其开户的投资者,又有什么不好呢? 作为证券公司的高层,面对2亿元的减值,中信证券的眼中不能只剩下好处吗? 至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应该被“遗忘”吗?

“券商凭什么拒绝“减负”?”

其实,除中信证券外,证券公司有理由不执行负面政策。 居然,降价通知不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的,而是证券交易所和中登企业发的。 但不应该忽视的是,在收费下降的日子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专门对此表明了态度。 通知来自交易所和中登企业,但其实很明显含有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意图。 有些证券公司把“面包”不当“干粮”,是故意的还是恶意的? 减少投资者的负担将增加证券公司的利润,其一切背后,证明a股市场中“不能有命令,不能有禁止”达到了什么样的疯狂程度,也事实上是市场的写照。

“券商凭什么拒绝“减负”?”

减少投资者负担被证券公司拒绝了,如果这次的通知是提高收款标准而不是降低相关收款,各证券公司会纷纷说“不”吗?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券商凭什么拒绝“减负”?”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sx/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