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0字,读完约2分钟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8.1%的gdp增长率中,费用拉动6.2个百分点,达到20年来( 1994年以来)最强的状态。 此外,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达到了77%,达到了近30年( 198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个水平与美国20世纪90年代略高于80%的水平相比,还差一步。 困扰中国20多年的费用难以拉动经济增长这个“顽固的冰块”,似乎一瞬间就会融化。

“鲁政委:不要“刺激”政府花费”

但是,现实真的像数据一样美丽吗? 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来看,最终的费用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居民的费用。 另一个是政府的费用。 据权威资料显示,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在最终费用上花费的占有率几乎每隔十年上一次台阶。 80年代稳定在约21%~23%。 90年代上升,稳定在24%~25%; 2000年2000年又上了26%~27%的台阶; 年达到28%,有攀登新台阶的势头。

“鲁政委:不要“刺激”政府花费”

这种政府支出占最终支出的比例逐年上升,隐含着政府支出的增长率可能远远高于居民支出的增长率。 另一方面,1978年1978年的34年中,22年政府支出增长率高于居民支出增长率,34年政府支出平均每年比居民支出增长率高1.4个百分点。

“鲁政委:不要“刺激”政府花费”

另外,据数据观察,政府支出的增加和财政支出的增加也在加剧。 因此,我国最终支出对经济贡献的提高,往往与财政支出的扩大和收缩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我国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中出现的所谓“结构优化”,是由于财政政策刺激的效果。 只是,这个“财政处方”的“比较有效的成分”不是经济学家们所希望的居民支出的增加,而是政府支出的上升。

“鲁政委:不要“刺激”政府花费”

退一步说,不管这种政府费用最终是给居民用的,换句话说是钱代替了老百姓,这种情况最终都不是有利于结构优化的措施。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从福利经济学的立场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比自己更能花钱的外在主体。 这样的话,与其“刺激消费”,不如减税,让客人自己花本来为了刺激而花的钱。

“鲁政委:不要“刺激”政府花费”

事实上,政府的支出大多与政府机构和人员的扩大相对应,从而导致政府的经济管制过度扩大——有人必须要管点什么。 这反而不利于最终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鲁政委:不要“刺激”政府花费”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sx/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