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7字,读完约3分钟

曹林

温州市相关部门宣布:“中标价格共计645.34万元,成交价共计1059.48万元,成交价比中标价格上涨61.92%。” 其含义很明显,交易价格高于投标价格,证明政府赚了。 这“附加值”是值得夸耀的一大功绩。 但是,政府部门应该公开的一个数据是,购买这215辆巴士时一共花了多少钱? 如果前面投入了亿元的公交车,现在拍卖只剩下1000多万,这笔账该怎么计算?

“曹林:温州卖掉公车能否切断改革退路”

但是,与许多地方逐渐进行公交改革相比,温州拍这样的照片出售,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至少对公众表现出了“断绝后路”的决断态。 很多地方的公交改革都实行金钱化身货款购买的途径。 也就是说,取消一级官员的公共汽车,取而代之的是按级别划分的货币化补贴,大官领取较大的补贴,小官领取较小的补贴。 这种“变相补贴”、“正当福利”的车辆变更路径,引起了很多质疑。 他认为,这种变更行车路线的最大问题不是车补失控变成变相福利,而是车补没能给官员的巴士买“赎金”,接受车补的官员没有放弃巴士。 结果,官员一边拿着车的修补,一边坐在巴士上。 在改革下,公共财政必须一边支付公共汽车费用,一边向官员发车进行补充。

“曹林:温州卖掉公车能否切断改革退路”

温州的拍卖,从形式上切断了这种后路,公共汽车突然消失,无路可走,使公共汽车改革在市场化、货币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但是,“通过拍卖切断后路”只是展现出改革的姿态,改革是否有诚意、是否有效果,还需看其他。

“曹林:温州卖掉公车能否切断改革退路”

必须警惕拍卖中国有资产的流失,让公共汽车在公众面前“私有化”。 日前,黑龙江省相关部门立法宣布“风能太阳能属于国有”,这正是对国有概念的泛化,就像政府部门的公交车,才是真正关注和防范流失的国有资产。 公共汽车私用是国有资产流失公共汽车在改革的名义下私有化,是更大的流失。 拍卖过程中,蕴含着国资流失的巨大风险,许多国有资产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悄然流失。

“曹林:温州卖掉公车能否切断改革退路”

据报道,此次拍卖成交价最低的是5000元,2004年12月购入的雅阁,开拍价为3.52万元,经过多次竞争,最后以7万元开拍。 拍卖人谢先生说,比二手车市场划算得多。 为什么这么便宜? 这些车是被那些人拍的吗? 拍卖的钱从哪里来的? 媒体曾揭露,某国有企业的车改是指向一定级别的官员“交纳”象征性费用“买”公交车,从而将公交车私有化。 如果拍卖没有导演的话,实际上不是以市场为对象,而是以拍卖为名将公共设施化,用公款买公交,或者原来的所有者低价买车,变成了单纯的从左手到右手的私有化游戏。

“曹林:温州卖掉公车能否切断改革退路”

更值得警惕的是,巴士被拍卖后怎么办? 表面上看,巴士已经卖了。 后面的路被切断了。 改革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开车补车的人不能享受公共汽车。 但是,在当前公共财政监管不足的现实情况下,改革堵住了漏洞,很容易又被拉开了后门。 巴士被拍卖,财政不受纳税人监督,政府部门会不会花钱买新巴士? 如果政府的浪费手没有被束缚,制度的漏洞很容易挖,后门很容易撬开。 这样一来,即便拍卖所有的巴士,也不会深化改革,只不过是为新买新车找到了借口。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曹林:温州卖掉公车能否切断改革退路”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sx/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