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海南省委宣传部批复琼文联【2021】31号文的委托,军旅画家王建顺创作的反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主题的大型文献性油画《暖春》,已全部创作完成,完美收笔,并通过相关部门和专家的验收。

擅长于从细节挖掘精髓,从简单发现艺术美的油画家王建顺,从《暖春》创作伊始,就着力于以艺术作为出发点,用艺术的语言丰富作品的画面感和思想内涵,整个创作构图摒弃了以往惯常的高大上,而是以小见大,以微知著,整幅作品重点突出一个“暖”字。同时,作品也散发着浓郁的“海南气息”:原型为104岁的乡下阿婆,验证海南生态岛、健康岛、长寿岛的名副其实;高耸云端又硕果累累的椰子树,预示海南发展的光明前景;远眺如白练的百花岭瀑布、如烈士鲜血般殷红的“英雄花”木棉花、蓝色天空上如龙头飞舞的白云……,还有,“黎药”的传承人、归国的教育家、航天城的总工程师、渔民民兵连连长、背着书包的“学霸”、驻村的扶贫干部,以及背负自贸港建设特殊使命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大健康产业企业家……,这些极具海南特点的自贸港建设者,一一展现在画面上,让春的气息更加浓烈,让希望的笑脸愈加动人……

  


王建顺简介

1961年3月生,河南洛阳人,原海南军区政治部俱乐部主任,2004年转业后专职油画创作与研究,国家重大题材指定创作画家。现任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2008年被当代中国美术委员会授予“当代中国美术优秀艺术家”称号,同时荣获“当代美术经典作品奖”;2011年被中国收藏学会研究会、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世界文化艺术鉴定中心共同授予“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书画家”称号。

1998年创作的《还愿》、《国殇》,被《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媒体刊发,先后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并入选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成就展、第九届全国美展,同时被录入《中国现代艺术精品集》、《20世纪知名书画艺术家收藏大典》。 2010年油画作品《花季》、《龙骨》双双被“中国当代艺术家精品展”评为特等奖。2007年创作的《呼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永久收藏。

2021年,王建顺的《益友》、《田野》、《花季》、《大户》作为百年名家名作,入选建党100周年邮册邮票,并公开发行。

2021年受海南省委宣传部批复琼文联【2021】31号文委托,创作以总书记关心海南自贸港建设为题材的大型文献性油画《暖春》,并获巨大成功。

早在三十年前,王建顺就听从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提议,开始创作以《家》为主题的108幅系列油画作品,目前已完成100幅,该系列作品创作跨度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现在,被称为一部历史大书。

2023年,王建顺的家乡河南省洛阳市政府专门为他修建个人美术馆,整个工程预计至2025年完工并开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璞玉待琢的海南,再一次迎来她的幸运,正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

五年前(2018年)的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这一由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战略构想,犹如一石卷起千层浪,激荡着每个海南人的心间,心潮澎湃之余,似乎看到了海南作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美好未来。

习总书记对海南的深情和厚爱可不只一点点。“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用习近平自己引用的这首海南民歌来形容他与海南的情缘再恰当不过了。

早在1979年,习近平就曾来过海南。当时海南隶属广东,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在广东主持工作,彼时正在清华大学就读的习近平,常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广东看望父亲。

1979年1月15日至24日,习仲勋陪同叶剑英视察榆林海军基地、三亚、万宁兴隆华侨农场等地,习近平参加了这次视察。当时的海南,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封闭海岛,建设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发建设海南的冲天干劲,给年轻的习近平留下深刻印象。

对海南这片土地,习近平始终深深牵挂。从2010年开始,他已先后4次来到琼州大地考察调研,给海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0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海南,就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进行调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2013、2018和2022年,三次到海南考察,而且每次都是在万物勃发的四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一句话,就是总书记2013年在三亚的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时说的,如今已经深入人心。

五年来,海南各级党政机关遵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快自贸港建设的步伐,已逐步构建自贸港的政策制度体系,取得累累硕果。三张“零关税”清单、企业和个人15%所得税、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等180多项政策文件落地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为27项、全国最短,经营主体五年增量超过之前30年的总和……

目前,海南已全面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确保今年具备封关硬件条件、明年完成封关各项准备、2025年底前实现全岛封关运作。

海南人民在建设自贸港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文艺作品,既是给历史留下存照,书写光辉的一笔,更是用文艺作品鼓舞士气、激励人心。这是时任海南省委常委、主抓宣传工作的宣传部部长肖莺子的一个想法。

于是,【2021】30号文件“关于创作大型文献性油画《暖春》”的决定下发到油画家王建顺头上。

接受任务的王建顺当时头是懵的,虽然之前与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有过沟通商谈,虽然他已经通读了总书记对建设海南自贸港的所有指示和文件精神,但领会精神是一回事,如何把总书记对海南的深情和殷切期望用油画作品表现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那些天,用王建顺自己的话说,象生了场大病,吃不香,睡不着,一点画面感和头绪都没有。要知道这不是创作一般的作品,这既是省里的任务,也是全体海南人民的心声啊!

熟悉王建顺的人都知道,他追求艺术创作的完美,就是那种认死理、钻牛角尖的人。他创作的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题材的《大爱》,那是在图书馆翻遍了所有关于李先念的历史资料,还到了大别山李先念战斗过的地方和他的故居湖北红安家访,这才让他在二十多位书画名家创作初试中脱颖而出,作品完成后,李先念的子女捧着《大爱》潸然泪下,大别山的老乡啧啧称赞“象见到了真人”;他创作的《田野——习近平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那是他四上梁家河,与老乡社员们吃住在一起,听老乡们讲叙习近平知青挿队到梁家河,如何度过艰难的日子,又是如何的保持乐观心态和拳拳的爱国爱民赤子之心的事迹,用了足足四年时间创作,才使作品获得极大成功,是记录当年知青这一群体和历史、以及关心教育下一代的经典题材;他创作的《益友——习仲勋在洛阳》,那是他饱含崇拜心情(王建顺小时候见过习仲勋,还获得一颗糖果),用了三年半时间才创作出来的,作品完成后,被荐送到中央有关部门,获得肯定。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取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才能称得上好作品,才能经得起时代的检验。王建顺笃信这个真理。

他依然遵循这个创作思路,决定边采风边寻找创作灵感。好在,对海南这块热土,他太熟悉了。自从十几岁被特招进军营,他一直从事艺术创作,椰风海韵,这里的山山水水,早已幻化成一种激情被描摹在他的画布上。

采风是循着总书记考察海南的足迹展开的,第一站来到了海口石山镇的施茶村。2018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他对施茶村以党建为统领,带动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探索致富路的做法表示肯定。

说起总书记那次来施茶村考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义乾依然激动不已,他说总书记考察时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他有幸陪同总书记在村里的石斛园走了一圈,当时正值四月,万木复苏,鲜花盛开,看到一朵朵可爱又艳丽的石斛花和周边的三角梅花,总书记不禁赞叹:北京的假花象真花,海南的真花象假花!可见,总书记对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多么的喜爱和赞许。

采风的第二站,来到了琼海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规划馆,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11日考察过这里。

规划馆位于先行区的一龄生命养护中心。短短4年,投资从不足6个亿增长到22亿元,规模从5万多平方米扩大到17万多平方米,从只开办1家三级综合医院到拥有康养中医院、互联网医院、移动体验中心等5家医疗实体机构牌照……一龄生命养护中心的成长速度,就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速度的缩影,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的典范和展示。

谈起总书记的那次考察,一龄医院管理集团董事长李玮倍感兴奋,他说他要把接受总书记会见时穿的那套西服一直珍藏起来,他告诉我们总书记和他握了三次手,总书记的手掌很厚实且很有力,总书记对大家的嘱咐时时在耳边环绕,“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为广大老百姓健康服务。”

李玮说,总书记的这些话,特别有力量,很感动人,总书记把人民的幸福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置,时刻牵挂,听起来非常暖人心!

有时候说,艺术家搞创作的思维敏捷度与神经科医生有得一拼,一个兴奋点就能象拔弄了一根神经抹捎,未等李总把话说完,一个千思万冥却得来不费功夫的画面倏地在王建顺的脑海里呈现出来:海南岛——健康岛,建自贸港——发展经济,人民的幸福感——健康第一位……这些关键词,在他的眼前勾勒出一幅美好的图景。他瞬间豁然开朗、了然于胸。

搞艺术创作是需要激动的,激动是推动力的源泉。有了画面构图布局后,接下来便是搜集各种创作素材。于是,他驱车去昌江,那天天气不是很好,云层很厚,为了抓拍阳光照射木棉花的瞬间镜头,他在木棉树下整整驻足了三个多钟头,午饭也没空吃;他来到琼海谭门镇,听谭门民兵连为了守护祖宗海,被菲律宾方面扣押,只能吃芭蕉芯和芭蕉头充饥的感人事迹,听到他连记录的笔都没拿稳;他去了五指山水满乡的毛纳村,听黎族村民王柏和一家开设茶工坊,增加收入,得到总书记的称赞,以及黎药传承人王阿婆讲述总书记看望村民时的情景,虽然村民们的普通话有些生硬难懂,但他总是不厌其烦,一遍遍地反复询问,生怕漏掉了某个细节……。

采风三个月后,终于上画了。他每天坚持比平时多画二三个小时,为的是把内心的激动尽早迸发释放出来,也为了能赶上自贸港封关前完成作品,把作品当作自贸港封关的献礼佳作。

到了今年三月,经过一年多的苦心创作,作品完成了80%。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出现在人们眼前的这幅以《暖春》命名的油画作品,完全摒弃了以往人们接触到的惯常使用的高大上画法,而是摄取了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一个极为普通极为寻常的画面: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来到一个村寨,在小山坡顶,遇到了一位老阿婆正坐在石凳上乘凉,老阿婆是一位百岁老人,陪在老人旁边的驻村扶贫干部,乍一见到总书记,非常惊讶,她当即扶起老阿婆,并用惊喜而急促的语调对阿婆说:“总书记来看望您了”;而画面左侧身着苗族服饰的少妇人,正带着穿黎族盛装的小女儿玩耍,小女孩正在吹着肥皂泡泡玩,突然间见到总书记,少妇人也是惊诧万分,急忙把调皮的小女孩往自己身上拢,抱住小女孩……这一切,显得那么的突然又是那么的自然。

百岁老人被尊称为人瑞,在海南有种说法,见到百岁老人是一种福气。此时,见到百岁老人的总书记,内心无比愉悦,这点从总书记满脸的笑容和张开的双臂表露无遗。可是,总书记要拥抱的难道仅仅是一位百岁老人一位长辈吗?她不也是一位可敬可爱的老母亲吗?她不也代表着孕育十四亿人口的中华大地母亲吗?“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总书记的人民至上治国理念在此刻诠释得如此完美!而总书记慈祥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则透露出总书记对人民安居乐业、健康幸福的满怀期待和放心。

再来看看跟随在总书记身旁的人物:站在总书记身后右侧的女士,其原型是一位归国的女教育家,教育是立国之本,建设自贸港,教育先行,这既是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也是自贸港建设者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女教育家此刻想的是,如何在海南办学,用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助力自贸港发展;在总书记身后左侧的是一位企业家代表,他就是博鳌医疗先行区一龄医院管理集团的董事长李玮,建设自贸港当然不能缺少优秀的企业家,而把大健康产业做强做大视为己任的企业家,李玮不仅为总书记考察自己企业时的讲话欢欣鼓舞,同时也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站在企业家身前的小学生,原型是一名“学霸”,各科成绩在班级数一数二,少年强则国强,这不正是总书记的教育强国思想方略吗?

在他们的身后,陪同总书记一起的,还有来自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的科学家、工程师,来自琼海潭门镇民兵连的连长,来自建筑工地的工人……这些自贸港的建设者,个个精神抖擞,信心满怀。

纵观整个画面,《暖春》除了突出一个主题“暖”之外,还凸显了一种勃勃生机与朝气——整幅作品以蓝绿色调为主基调,蓝色的天空上,如龙头飞舞的白云,见证海南优美的生态环境;高耸云端又硕果累累的椰子树,预示海南发展的光明前景;远眺如白练的百花岭瀑布,如烈士鲜血般殷红的“英雄花”木棉花,还有百岁老人坐着乘凉透气的石凳,石凳上绘画着海南地图等等,这些极具海南特色的元素,被一一呈现在画面上,体现在作品中,它不仅丰富了整个创作的画面感,增强了人物与景物的透视关系,更预示着海南自贸港在党中央、在总书记的领导关怀下,迈开大步,扬帆起航。而石凳背面书写的“服”与“福”两个字,更是引人遐思,“服”就是服务,你可以理解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也可以理解为建设自贸港,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为商企提供优质服务的精神;“福”当然是福气满满的意思,建设自贸港,让海南人民迎接更大更多的福气和机遇。

《田野——习近平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益友——习仲勋在洛阳》和《暖春——总书记关心自贸港建设》是王建顺《家》系列最重要的组画,它们既是优良家风的传承和延续,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艺术再现。

画家王建顺先生正在着手创作以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同志为原型的大型文献性油画《回家》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要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看齐,用一言一行把无私奉献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中国伟大复兴中国梦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中国新闻记者王际贵 编导:张秀萍/报道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记军旅画家王建顺创作的大型文献性油画《暖春》完美收笔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cj/27289.html